如何理財?新手投資理財基本觀念與熱門工具一次整理

投資理財是當今社會重要的生活技能之一。對於大多數人來說,學習投資的第一步是「理財」,先清楚自己的財務狀況;第二步才是「投資」,因為這時才能依照自身的狀況好好的規劃,並將資金有效配置至合適的投資工具與標的。因此本文將會循序漸進介紹如何「理財」、「投資」,讓你即使零基礎,也能從這篇文章開始建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!

新手常犯的4種錯誤投資理財觀念

其實在投資理財的世界裡,順序、心態都很重要,在本文正式開始之前,可以先看看自己有沒有犯了以下這些常見問題。

理財錯誤觀念

➜ 沒有制定合理的預算

多數理財新手對自己的收支狀況不清楚,導致花錢時大手大腳,不僅沒辦法明確算出自己有多少資金能夠投資運用,嚴重時更可能連必要的生活支出都會受到影響。

➜ 沒有預留合理的彈性以及緊急預備金

跟第一種的情況剛好相反,此種問題是精打細算把物慾降到最低,甚至壓縮到自己的生活品質,將每個月的收入完全運用完畢,例如:每個月賺3萬,房租10,000元、交通費3,000元、投資15,000元,最後只留下每月2,000元節省吃飯。這樣一方面可能會影響到身體狀況,一方面則是遇到臨時變故會沒有緊急預備金。

投資錯誤觀念

➜ 沒有根據自己的需求挑選適合的投資商品

有許多投資新手聽到有人在某某股票、基金上獲利,就覺得自己跟著買進也會有同樣的結果。但其實並非所有有機會獲利的投資商品都適合你,因為有的商品波動相對劇烈,你的財力與心態不一定能夠承受。

在投資時若沒有明確方向,只是盲目地跟風或聽信別人的建議,沒有考慮自己的投資目標和時間表,就會導致投資產品和策略不符合自己的需求,或者錯過更好的機會。故建議應該先確定自己的投資目標和投資期間,例如:是為了退休、教育、旅行等目的;是長期還是短期的投資。然後,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和收益期望,選擇合適的投資產品和策略,例如:是股票、債券、基金、房地產等;是積極還是被動的投資方式。

➜ 投資決策受心情起伏而慌亂調整

有些投資人看到投資部位獲利1%就趕緊獲利了結,結果錯失了後面大漲20%的機會;或是新聞今天有好消息就決定買進,隔天出現壞消息就受到影響而賣出,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沒有制定好自己心中的進出場計畫。建議應該在買進時就明確記錄下自己想進場的原因,以及規劃好未來出場的條件,例如:是看好該產業的長期趨勢或市場短期的追價情緒;是產業趨勢改變再出場,或是看到價格反轉10%即離場。

其實犯了這些問題很正常,試著找出問題並從今天開始改進就好了!以下我們會分別從初期的「理財規劃」逐一介紹入門的步驟,接著再進入到進階的「投資規劃」,讓你知道正確的順序。

如何理財?從自我認識到資金管理

學習理財的第一步要先認知自己的收支狀況,才能進一步作出良好的規劃,進而達到資金管理的境界:

STEP 1:計算出「必要性」支出

理財的第一步要先知道自己有多少現金流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先知道「必要支出」。例如:房租、伙食費、交通費等都是屬於必要支出,先明確掌握這些必要支出的金額,才有辦法合理擬定後續的儲蓄與投資計劃。而通常剛開始計算必要支出時,建議可以通過記帳來達成,才能明確地知道我們的收入和支出,並且有效管理現金流。

STEP 2:計算出「計畫性」儲蓄

當我們知道必要性支出後,再規劃部分合理的享樂支出,其餘就是「計畫性」儲蓄的金額。例如:小明月薪3萬元,房租、伙食等必要支出約1.5萬元,再保守估算平均每月看電影或與好友聚餐的「非必要支出」為0.5萬元。這樣3萬-1.5萬-0.5萬=1萬,這樣代表「計畫性」儲蓄的金額為每月1萬元。

STEP 3:徹底養成每月儲蓄好習慣

有了以上規劃後,就是該認真執行了!務必切記:「先儲蓄、再消費」以上述例子來說,未來每月領到薪水後,應該先將1萬存起來,不應該因享樂等非必要因素而任意動用到此筆資金。才不會不小心花出超過可用範圍的資金,成為所謂的「月光族」。而如果連續好幾個月因為支出比預期少而出現額外的儲蓄,也可考慮犒賞一下自己,鼓勵自己持續走在良好的儲蓄道路中。

STEP 4:建立「緊急預備金」帳戶

當正常完成前面的各種階段,你會發現自己的資金流向變得清晰明瞭,已經越來越靠近投資的領域了。但先別太著急,建議先額外建立一個「緊急預備金」帳戶,以便當未來發生任何突發狀況,如:失業、傷病等問題,還有一部分資金能夠讓你正常生存下去,這個金額通常可以抓3~6個月的必要支出。

STEP 5:邁入投資的領域

恭喜此時的你已經完整梳理好財務狀況,而且各項收支狀況都與你的規劃狀況相近,此時就可以開始進入投資的領域!

先理財再投資:投資規劃4大重點

投資是比將資金儲蓄在銀行還積極的行為,雖然主要目的是希望能更快累積財富,但更重要的是必須先認識風險,並衡量自己能夠承受的風險範圍,進而挑選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。

1. 風險認識

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,因為所有投資都有風險,而且通常報酬越高的投資,往往也伴隨越高的風險。投資前必須認識和理解所面臨的風險,包括個別金融商品的風險和市場整體的風險,才能做出明智投資決策。

2. 了解自身能承受多少風險

投資者需要了解自己對於風險的容忍度,這通常與財務狀況、年齡、投資期限,以及對風險的個人接受程度等因素有關。例如:20多歲時,還有很長的工作賺取收入的時間,風險承受度通常會比60歲接近退休的時候來得高。

3. 認識各金融商品的風險與潛在報酬

當清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後,投資者需要知道不同的投資商品,例如:股票、債券、基金等,每種都有其自身的風險與回報特性。理解這些可以幫助投資者選擇符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目標的投資。

4. 決定資產配置

當已經認識自己的風險承受度,同時也能理解各項金融商品的風險與潛在報酬後。就能開始投資,並且進一步決定你的資金要如何分配到不同投資上。

4個熱門投資工具介紹

外幣

外幣投資的回報主要來自該國貨幣的升貶值,以及存放於銀行的定存利息。風險依照不同國家幣別有所差異,尤其政經局勢較不穩的國家,如:南非、墨西哥的風險會相對較大。

股票

股票是投資上市公司的主要方式,購買股票就等同成為該公司的股東。購買股票的收益來自於股價的增長和公司發放的股息。而股票可能提供相對較高的收益,但也伴隨著較高的風險。

交易所交易基金(ETF)

ETF是基金的一種,一樣是集合眾多投資人的資金去投資特定標的,具有分散風險的功能。其特色在於可以如同股票一樣在股市中交易買賣,且通常是追蹤特定指數(如台灣50指數)的投資基金,因此基金經理人不需要太多人為的投資決策判斷,所以投資成本通常比傳統的共同基金低。

期貨與選擇權

期貨與選擇權屬於衍生性金融商品,通常股票、債券、外幣、原物料都有相對應的期貨與選擇權,主要是用來投機或避險。而由於它們具有較大的槓桿(會放大獲利,也會放大虧損),所以通常建議有經驗的投資者進行交易。但是若對某些商品有較明確的看法時,適當的利用期貨選擇權,也能加大資金的運用效率。

工具 資金需求 風險 複雜性
外幣 中,受總體經濟與貨幣政策影響 低,單純買賣外幣
股票 高,受公司產業與個別財務狀況 中,須對公司和市場有深入了解
交易所ETF 中,視標的資產而定 低,單純追蹤標的指數
期貨與選擇權 極高,槓桿會放大損益狀況 高,須對槓桿與保證金概念熟悉

進階投資工具:衍生性金融商品

最後,我們要再簡單讓大家認識一下上述提到的進階衍生性商品:期貨、選擇權。期貨與選擇權是可以投機與避險的金融商品,其中特別的兩大特性就是多空雙向,以及槓桿:

多空雙向

多數的投資商品都是偏向買進持有,也就是所謂的做多,所以股市遇到熊市時,大部分股民只能選擇空手等待牛市再度甦醒。但期貨選擇權則可主動出擊,認為會漲可以做多;認為會跌則可以放空,方向可以靈活切換。

延伸閱讀:熊市是什麼意思?要如何分辨?一文帶你了解熊市的投資策略

槓桿特性

槓桿就是只有準備小資金,卻可以進場操縱大資金的部位。例如:小型台指期一口的保證金只要4.6萬元,但一口代表的價值卻是約80萬價值的加權指數,代表你可以操縱高達17.5倍的資金(80萬 ÷ 4.6萬 ≒ 17.5倍)。

所以雖然指數漲跌1%,你的報酬率也會放大17.5倍到±17.5%。但期貨選擇權被認為風險極高的原因就在這裡,因為槓桿這個特性有如雙面刃,看對方向幫你放大獲利;但看錯方向也會放大虧損。所以將資金投入期貨選擇權時,一定要釐清槓桿概念,利用更充足的保證金將槓桿倍數壓低至自己能夠承受的範圍,並且嚴格設定好停損、停利策略。

使用時機

常見時機 說明
行情較有把握時 當對行情較有把握時,可以透過期貨選擇權來放大槓桿,也就是期待可以放大獲利
降低曝險部位 當國際出現一些風險讓你想調降持股、降低曝險部位,但基於時間(例如:晚上台股休市無法出場)或是量體(部位太大,擔心大舉進出會影響市場)等因素,就可以用期貨來對該產業或整個大盤做反向的避險部位,降低整體的曝險額度
低槓桿長期投資 也有一種進階的投資人,準備好接近足額的保證金,也就是準備將近80萬保證金做多一口小台(而非每4.6萬就做1口),長期轉倉利用小台當作追蹤台股走勢的投資。也就是用1~2倍的低槓桿參與台股市場的長期表現

投資工具有許多種,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,並且事先建立好健全的投資理財觀念與心態,才能讓你的理財之路更穩健。而若還想了解更多關於如何理財的知識,歡迎至永豐期貨投資理財介紹專欄,將提供你更多專業的資訊分享與建議!

劉佳倫

永豐期貨 副理

數據研究分析(Excel、Excel VBA)、程式交易回測與策略撰寫 (Multicharts)

前往專業團隊完整介紹

相關文章

立即
開戶